品冯梦龙文化 享乡村文明 扬清风正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51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了解我国乡村振兴及新农村建设的情况,2018年4月11日,群直党工办支部与学报编辑部支部全体党员一起前往相城区冯梦龙村参观学习。

  一、与冯梦村党支部深入交流,体验乡村文明。

  我们来到了冯梦龙村村委会进行参观交流。交流会由学报党支部书记江波主持,冯梦龙村支部书记张书记、冯梦龙村委郭主任、钱主任分别对冯梦龙村党建、乡村文明建设、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冯梦龙村作为黄埭镇、相城区、苏州市、江苏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冯梦龙村以保护、挖掘、弘扬名人文化为己任,坚持“文化搭台、农业伴奏、旅游唱戏、融合发展,群众受惠”的理念,通过文化、农业、旅游的有机融合,让冯梦龙文化“活起来、动起来”。同时,结合全镇发展规划,修复冯梦龙故居、改建冯梦龙农耕文化园、新建冯梦龙纪念馆,进一步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随后,学报编辑部主任康敬奎结合学报的办刊实践,针对性地谈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以及精准扶贫。认为只有结合各地的实际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展,才能够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会的全体党员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问题,相互交流学习,收获颇丰。

  二、参观冯梦龙展览馆与故居,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紧接着,我们前往了冯梦龙纪念馆,讲述了冯梦龙四载宦寿,廉政清风,爱民美誉,及其一生所写书籍成列于馆中。冯梦龙的“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施政方略、与民休养生息的为民情怀、勤政清廉的务实本色,不仅造福了一方百姓,更为我们树立起了勤政廉洁、为民务实的精神标杆。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自己时常翻看“三言”,对于里面的警世警句都记忆深刻,“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要学习冯梦龙不畏艰苦,廉政爱民的精神。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实际行动,筑成一道思想上的防线,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勤勉公事,认真工作,实事求是。

  随后,我们一行前往了冯梦龙故居。沿途成片的油菜花和麦田彰显着田野生机勃勃,不远处是特色水果种植区,其面积有1000多亩,品种有:猕猴桃、葡萄、樱桃、翠玉梨、东魁杨梅、蓝莓、冬枣、黄桃等,各季均有硕果可收,无一不展示了冯梦龙村“文化+旅游”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三、参观御窑金砖博物馆,感受担当意识与工匠精神。

  告别冯梦龙村,我们两个支部前往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御窑金砖是“相城十绝”中的第一绝,其制作技艺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陆慕御窑遗址上,相城区投资建造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至今窑火不断,“活态”传承非遗文化,留住相城特色文化的根。

  整个主馆分为三个展厅,分别用“开物”“成器”“致用”这三个主题,层层递进,完美诠释了御窑金砖从苏州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的身份转变过程。展厅以泥土铺地,贴近金砖自土而成的本源。墙面上是以《耕织图》《天工开物》《造砖图说》等资料为参考,绘制的一幅清代陆慕窑村的风情画卷,体现了古代窑村村民的生活风貌,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全景展示了金砖生产、金砖实物、漕运进京,兼具文化研究、互动参与等部分,完整展现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移步展厅犹如徜徉历史长河,沿着时间的线索,见证了一块金砖由土到金的修炼历程,以及封建王朝的兴衰。金砖的运用范围很广,一般是皇宫铺地专用的,明清两代金砖使用最为辉煌。烧制金砖十分复杂,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窨水、出窑等29道工序,足足要一年时间。这其中,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手工操作,环环紧扣,一道不达,前功尽弃,所以才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如此繁复的制作工序,无一不体现着匠人精神。在御窑金砖的侧面都篆刻有制造者、建造者、所属单位的具体信息,虽步骤繁琐不易却能精准责任到人,与习近平总书记所谈的担当精神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学报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只有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字斟句酌、不断加强内涵式发展,才能把我校学报打造成人文社科精品期刊群,努力使其成为苏州大学一张靓丽的科研与文化名片。